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瓦旦回顧部落金曲媽媽的成立

回顧部落金曲媽媽的成立即將邁入一年了,回想當初的組成只有感動與感謝神的帶領,今雖未成氣候,但可愛的部落媽媽為了共同目標願意往前走,我想目標總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感動的實現的。想想回到部落工作也將近十年的時間,很累但很甘甜,經歷與帶動了部落的變遷與發展工作。在部落的這十年,因為部落的需求做了部落需要的事情,從兒童課輔到社區協會,再從社區協會推動在地產業發展為自然農業的工作,一路走來是為了改善部落生活環境並提升部落族人的生計經濟。走也走了十年,耕也耕了十年,只好繼續下去。

起初為了孩子的教育才回到部落推動兒童課輔工作,經驗在外求學的辛苦與知識上的差距,初期沒有外來援助,後來某機構開始協助一些小經費,大學期間的寒暑假至善基金會補助了工讀經貼,直到最近的幾年博幼基金會進入部落後才停掉,由他們繼續部落兒童教育工作。也因為接觸部落的孩子,瞭解每個孩子們家庭的需求,但經濟問題都是所有家庭的大問題,我也發現即便孩子很聰明但往往國中畢業後,面臨家庭生計的實際問題,父母沒有資源提供生活費,於是孩子最終放棄求學的機會,開始工作賺錢。因此,部落貧窮的社會結構將持續上演著。所以為了解決家長的經濟問題,便自發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封溪護魚發展觀光吸引觀光潮促進部落產業經濟的成長,但效果不彰。後,開始協助部落申請多元就業方案,解決短期就業問題,但也確無法真的改善部落長期的生計問題。

記得三年前,田裡砍草太累,只好躺在農地中讓太陽烤一下,當我被太陽烤了時候,我忽然覺得大家都有地,何不利用自己的土地好好的耕作呢?於是藉助我父親(羅慶郎)的專才自然農業開始在部落進行集體式的推廣活動。我的父親在部落堆廣有機農業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指導,成效不太好,只有幾戶居民(非本部落)學習。 期間實在很想結合部落的協會共同推動有機產業的工作,以往協會在進行規劃時通常都非常認同我的意見,有時有我的意見為主,但遺憾的是協會領導人的中心與認知上覺得唯有發展觀光多做幾座傳統建築才是提升部落經濟之道。唉.......真的很遺憾,所以只能在我推動社區工作時在私下進行思想改造,好可惜原本想要利用政府的資源來推動有機產業,沒有資源的話若要舉行多人的有機農業工作坊,我想我父親一定很想扁我。因為父親平時就有在進行有機產業的推廣工作,義務協助部落族人,只要想學的族人只要來到我家農場我父親便會花時間指導,長期指導,用自己的資材又要給族人吃飯,所以如果我想辦大一點的工作坊,人數多一點的活動,我們家又沒有資源,我想真的很難進行!

2008 年申請信義社區一家的計畫通過,讓我好感動,經費雖不多,卻妥善的使用這些經費在部落進行有機農業的工作坊,因為這活動讓許多族人願意轉作有機栽種,由父親傳授技術,並由我進行觀念與知識的指導。比方,在活動期間我也告訴族人,你自己都不敢吃你種的菜了,還要賣給別人,實在沒良心;我們上頭努力噴農藥下游地區喝的水可以喝嗎,都把石門水庫的水污染了;努力的使用農藥你下一代的孩子怎麼能在使用土地;這個跟殺人沒有什麼兩樣。在經過一些時間的努力,才說服部落族人有意願轉作有機栽種,而當時願意轉作種植無毒蔬菜的族人大多是單親媽媽跟老人,收入不穩定,奇妙的是這群媽媽大多是部落合唱團的成員(石磊教會婦女會),我就想到這群媽媽這麼會唱歌,但沒有一個是歌星,國內外演出也有幾百場次,連金曲獎也得獎了,但她們就不是歌星,演出完畢後還是回到山上的田裡耕作,努力耕作希望賺一點讓孩子讀書。當部落媽媽轉作有機栽種後,為了避免各位因為沒有正常的市場通路而重回化學時代,才努力的幫忙部落媽媽賣蔬菜。總言之,期間的互動與發展的起落是很大,如乘雲銷飛車一般,心臟要夠大才能走下去。
因此,

1.解決家長經濟問題就是解決部落孩子的升學問題,即便部落孩子有再好的教育與知識,但若沒有改善家庭的經濟恐影響未來的升學機會。
2.改善農法就是環境保育與永續農業的法則,更是建立人與土地的關係。

最後,部落的工作與經驗無法用簡短的文字來一一敘述,瓦旦在部落的工作不只是協助金曲媽媽,還有其他部落的工作需要我參與與幫忙。一路走來雖很累也被嘲笑過,看不起我在部落工作的人也有,認為青年應該在都市工作的心態,甚至家人過去也批評我無能無所事事。但,我仍然選擇繼續走下去。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好,這篇文章很感人,小地方新聞網轉載囉,能夠有部落的無毒蔬菜,真的是不容易啊!http://www.dfun.com.tw/?p=20747

責任與熱情 提到...

歡迎連結,感謝各位的支持!